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录音艺术与技术系特邀国家一级录音师吴凌举办讲座
发稿时间:2017-03-28

3月23日至24日,录音艺术与技术系特邀国家一级录音师吴凌老师在录音系内混录棚,举办题为“其实,神秘的电影声音,并不神秘——声音的表达和选择”专题讲座。

吴凌老师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1997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录音师,2008年9月由国家广电总局(SARFT)派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UCLA)戏剧电影电视学院(School of Theater, Film and Television)学习,获“当代美国电影电视制作实践”专业课程证书。
吴凌老师曾任中影股份公司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后期分公司副总经理、声画制作中心经理、声画后期制作总监;曾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CSMPTE)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录音师学会会员。主要作品包括:《山林中头一个女人》、《本命年》、《红粉》、《蓝风筝》、《鬼子来了》、《邓小平》、《茉莉花开》、《孔子》等电影故事片三十余部;担任声音后期制作总监制作的主要电影作品有《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让子弹飞》、《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几十部。
3月23日,吴凌老师见面会在录音系混录棚举行,录音系系主任吴昊老师带领同学们向吴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系内师生分别向吴凌老师问好并简短的介绍自己。吴凌老师分别询问了各个年级的同学,了解大家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整场见面会气氛热烈而融洽。

3月24日,吴凌老师电影声音专题讲座在系混录棚正式开始。本场讲座共分为两个主题,即声音的表达与声音的选择。
在声音的表达部分,吴凌老师认为,首先,要理解剧本,并与主创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是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捋出剧本的魂,才能明确声音的表达主题。其次,从表达的视角上来说,分为角色视角和作者视角。声音以角色的角度来表达,有助于情感反馈;声音以作者的角度来表达,以便于平行叙事。再次,如何来表达声音呢?应该建立表达思路,也就是做好声音的设计工作。在吴凌老师的讲述过程中,同时播放了《普罗米修斯》、《逃离德黑兰》、《地心引力》等电影作品的声音制作特辑,通过优秀影片的声音设计师、混录师的口述内容,师生们了解到更多的声音设计理念与声音创作过程。吴凌老师认为,在整个声音设计工作中,还需要确定重场戏的声音结构,了解和商讨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把握声音的节奏等。塑造个人情感、表达独特感受,才能构筑好声音的魂。

在声音的选择部分,吴凌老师说,第一,为明确表达主题服务,决定声音取舍,不是越丰富就越好;第二,重场戏要分出主次层次,不能什么都想要;第三,对于声音的焦点问题,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会令人印象更深刻;第四,使用新鲜的素材,创造独特的声音,才能达到吸引人的目的;第五,当你没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做好最基本的,以保证全片的质量统一。
通过学习和交流,录音系师生们从吴凌老师这里收获了专业知识,汲取了实践经验。在与吴凌老师的请教和分享中,大家又一次走进“看似神秘,却不神秘”的电影声音。吴凌老师作为一位真正的电影人,传达给师生们的不仅是学术内容,更是一份对于自己事业的热情和坚持。吴凌老师反复强调,大家要多观片,多去好电影院观片,在不断地积累中找到声音标准。只要大家用心,一定能够做好电影声音。


(录音艺术与技术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