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发稿时间:2024-01-05

导演系直属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主题教育——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记录


图片
图片图片

主题教育

开展课程思政

导演系直属党支部


城 保

市 护

文 与

化 记

遗 录

近日,导演系直属党支部教师党员郑恬通过《创作日》课程,带领同学们参加《青岛人——任锡海摄影五十年纪程展》摄影展,带同学们领略青岛五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艺术家简介


任锡海,1945年生于青岛,从事过雕塑、绘画、舞美设计等工作。1973年起在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摄影辅导、培训、研究及活动组织工作;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出版有《青岛印象》《五角大楼 波螺蚰子》《经历摄影》《母亲的故事》《十号大院》等。

本场摄影展涵盖了青岛近五十年来的人文风貌和城市变化,记录了人民对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传承性,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发展,经过一代代人民的传承延续积久而形成传统。这使照片变相成为了一种记载文化继承延续的媒介。通过本场摄影展,同学们看到了青岛特色建筑——里院的热闹温馨的日常,和拆迁后大家的不舍和愤慨;看到即墨路上小商品市从几十个小摊位到现在因为改革开放深入,市场规模扩展而发展至现在的上千的摊位,为人民生活带来进一步的便利;看到交通工具的变迁,如今地铁也是人们出行时选择率极高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铁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感慨万千……


在《曾经的生活》这一主题中,有32个从1968年到2023年的故事记录。这些处于不同时间的小故事折射出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特点,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是如何发展与继承。 


文化具有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所以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在任锡海先生的图片里包含着近五十年来青岛人民不变的热情和向上的态度,包含着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包含着对青岛市发展越来越好的期许和赞叹。同时也有对曾经存在事物的怀念。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图片感受到青岛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变迁,深思文化、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时代的声音》拍摄时间:1979年冬 1979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在兰山路1号礼堂举行传达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会。任锡海取出“海鸥”DF135相机,迫不及待地按动快门,记下了这一时刻。


《即墨路·摊主》 拍摄时间:1980年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始于1980年,最初只有几十个摊位。主要经营旧木器家具和小百货等。最早的“摊主”很快成为青岛第一批“万元户”。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规模扩展,摊位也增加到13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