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文学系举办第六届金沙奖系列展映活动
发稿时间:2017-11-29

11月17日至24日,文学系在教学楼三楼2319教室展开了为期一周的金沙奖短片展映与交流活动。

11月17日,同学们在2319教室迎来了金沙奖展映的第一场——“纪录片单元:优秀毕业作品”的展映。当天一共展映了九部优秀作品,分别是陈秋妍同学的《老人与海》、梁喆飞同学的《角儿》、梁烁同学的《寒冬里的炼冰人》、张临亮同学的《老鹈匠》、高慧同学的《守护者》、曹雅婷同学的《小葛》、潘一诺同学的《一个》、吴林桐同学的《艺考之路》以及崔恒志同学的《鸬鹚》。
本次放映的作品主创都是来自于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们。其中陈秋妍同学在现场与观看的同学们交流了创作的过程和心得,向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拍片的建议,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创作。

11月18日,第二场“入围剧情短片单元作品展映”正式开始。
主持人陈禹宁同学和唐汇聪同学化身米其林餐厅大厨,风趣的言辞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展映的影片分别是石晴雯同学的《彩票》、成嘉睿同学的《丁螺环酮》、樊怡汝同学的《曼曼》、张洪铭同学的《再一次》、梁婷茵同学的《瞒》、汤晓霏同学的《呼吸》、吕大帅同学的《罐头维修》。
每一部短片播放结束后其主创人员都和现场观看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同时,创作者们向学弟学妹分享了一些关于拍片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最后短片指导老师:王丽苑老师发表了简短讲话,赞扬了短片创作者们的辛苦努力,并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作为编剧一定要注重剧情的构造而不能单方面侧重画面的美感。”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黄笑奇老师安排同学们观看了“入围大师研究单元部分作品”,张权、章青青同学的《“影迷”导演朴赞郁》,刘昱秀、刘佳同学的《是枝裕和》,增加了同学们对日韩具有代表性导演的认知,激发同学们了对韩国类型片以及日系小清新影片的兴趣。
休息了三天,11月22日,由孙笑老师带领负责,在马思骐、张惠安默契搭档的主持之下,“入围纪录片单元最佳纪录片”展映拉开帷幕。
此次展映的纪录片作品都出自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之手。任嘉煜同学的《海岸守护者》向大家介绍了青岛海水浴场里辛勤工作的救生员,使大家体会到救生员工作的不易;袁达同学的《平康五里》主要通过老人的讲述,记录了平康五里的历史变迁,投射出青岛的规划及发展;李美怡同学的作品《牧马人》将同学们的视线转移到了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被牧马人与其爱马之间的浓情深深感动;钟潇同学执导的《战士》将为人民服务的消防战士记录在镜头里,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他们最大敬意;刘思含的《芳姐》以太原市的钟表匠芳姐的诚信做人入手,弘扬了工匠精神;接下来是崔起荣同学的《一方净土》;郭晋岑同学的《城市环境守护者》中独特的主人公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同时以外国友人捡拾垃圾的做法呼吁大家爱护自己的城市;最后一部《岛城飞手》来自魏伟同学,介绍了“无人机”的使用和独特作用。
11月24日,黄笑奇老师组织同学们观摩了“入围大师研究单元部分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策划方向的同学们对大师们作品及生平的认真钻研下诞生。
展映的影片分别是姜颖柯、高婷婷的《镜像人生:王小帅》,屈树慧、周芳玉的《彼得•杰克逊:造梦新西兰》以及丁天艺、赵铮铭的《杨德昌:光影台北数十载》。除了核心的研究内容外,这些作品还外含精良的剪辑和恰到好处的配音,音乐直击人心,带领同学们回望大师们的传奇人生,也同时点燃了同学们向大师们学习的热情。


最后,金沙奖展映周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画上完美的句号。随着金沙奖展映周的结束,金沙奖也即将达到高潮,第六届金沙奖颁奖典礼日益临近。此次金沙奖共分为12个奖项设置,分别是长剧本单元、短剧本单元、纪录片单元、鼓励新人奖、大师研究单元、短片剧情片单元、最佳艺能团队奖、最佳艺能个人奖、最佳团队组织奖、优秀毕业作品单元、最佳节目策划团队、最佳节目策划个人。


(文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