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表演系教师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声优大赛“影视配音艺术研讨会”
发稿时间:2017-05-04

继2016年表演系教师徐冰冰和包琦首次受邀参加浙江传媒学院举办的“声音的艺术——影视配音作品创作及专业教学研讨会”之后,近日,徐冰冰老师和林久美老师赴杭州参加“影视配音艺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和我院在内的38所院校以及杭州6家媒体公司的代表参加。

会上,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曲敬国教授进行了题为“制约•借鉴•创作——论影视配音艺术的特性”的主题发言。曲敬国教授的主要作品有《泰坦尼克号》(杰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人猿泰山》(泰山)、《三国演义》(周瑜、赵云等)、《水浒传》(武松、林冲等)。曲教授谈到,配音是和演戏不尽相同但又涵纳表演要素的话筒前言语艺术,要求配音演员具备用心去感受、用言语去体现的性格化言语技巧。配音是艺术言语的一门学科,它需要配音演员具有扎实的言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言语表现力,需要配音演员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大脑。观众在荧屏中听到的,无论是缠绵细语抑或是激情呐喊,皆是话筒前角色言语的再现,是配音演员在幕后赋予角色真情的心声。

随后发言的是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胡连华教授。胡连华教授的代表作有《教父》、《变相怪杰》、《罗马假日》、《马达加斯加1、2、3》、《蓝精灵1、2》(格格巫)、《神偷奶爸2》和《移动迷宫2》等。他在发言中谈了对声音演员培养模式的思考,说到国内现在的配音现状是喜欢配音的人很多,但是坚持做配音的却很少。现在配音水平有所下降,其实跟制作周期也有关系。随着影视剧的数量急剧增加,好多片子以前从翻译到配音再到后期合成需要一个月,而现在只需要一周的时间。他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从本行业能突破的地方入手。二是要尊重文化市场的规律,不然人才有可能变成废材。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好多人过于关注技巧,而缺乏对专业相关方面知识的研究。最后他还引用了蔡元培的话:“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曾为北京大学校长,推崇思想、学术自由,认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国内的配音水平要想有整体的提高,就要从配音教学抓起。

还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阎亮老师进行了“声音气质—认知和塑造”的主题发言,重点谈了如何提升声音的魅力。浙江传媒学院的张宇锋老师也就论文《戏剧角色与主持人言语机制近似性辨析——从非说不可谈起》,谈了主持人和戏剧角色在语言上的异同。

晚上,浙江传媒学院又组织大家观看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总决赛。一年一度的声优大赛规模越来越大。今年大赛从2月开始启动,共有122家院校和社会团体的526件作品报名参赛。到了决赛只剩下最后的5只队伍,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参赛选手各个都在几十秒的比赛时间里,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展现了声音的可塑性以及创造性。
在比赛结束的点评环节,曲敬国教授肯定了选手们在配音方面形式的创新以及内容的多样,但同时又再次提出了作为配音演员一定要打好基本功,一定要把最基本的字说清楚,否则就会显得形式大于内容,本末倒置了。这一点也是在配音教学中一再强调却最容易被忽视的。
今年表演系提交的作品《勇敢传说》以及《海底总动员》(指导老师:王承廉、徐冰冰、包琦、林久美)获得了本届大赛优秀奖。这是表演系语言课话筒前艺术阶段的教学成果。从比赛中可以看到其他院校在配音上的创新和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表演系也会取长补短,争取明年继续参赛,再创佳绩!


(表演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