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导演系举办黄骥、大冢龙治导演创作交流活动
发稿时间:2017-04-21

4月19日,导演系举办了黄骥和大冢龙治导演的创作交流会。现场讨论交流热烈。
黄骥导演和大冢龙治导演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内知名的青年独立电影人,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工作伙伴。他们共同创作的多部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荣获了很多重量级的电影节大奖。此次邀请二位导演来导演系交流恰逢他们的新作《笨鸟》刚刚在柏林电影节荣获了新生代评委会大奖。《笨鸟》是黄骥导演成长三部曲的第二部,于是导演系于19号上午组织全系同学一同观看了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鸡蛋和石头》以及他们共同创作的一部纪录片《痕迹》。由于这两部影片的风格非常独特,在观影结束后引发了同学们激烈的思考和讨论。

19号下午,由导演系系主任司徒兆敦教授主持,举办了黄骥导演和大冢导演的创作交流谈。黄骥导演和大冢导演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经历,黄骥导演来自湖南的乡村,大冢龙治导演来自日本,二人从电影相识,后来走到一起结成了工作伙伴以及一生的伴侣。由于他们两人这种独特的关系,作用到创作时则会各司其职但又相互影响和回馈。司徒兆敦教授问道关于影片的创作初衷,黄骥导演谈起这两部影片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自己童年成长的故事,因为在童年时黄骥导演算是留守儿童的一员,这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她的童年缺失了很多,在长大之后,这段经历成为了她创作的源泉,使得她特别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之后导演系陆乔老师继续和两位导演交流关于影片的创作经历。陆乔老师从电影的剧作、摄影、表演和导演的控制等多个方面向两位导演提出问题:关于《鸡蛋和石头》中对“风”这个元素的特殊运用、从《鸡蛋和石头》到《笨鸟》中演员的表演空间的变化,如何控制演员和处理表演等等。

两位导演就此谈起他们独特的创作方式,在拍摄《鸡蛋和石头》以及《笨鸟》的过程中,两位导演都选取了非专业演员,他们和演员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在拍摄场地,整个影片的拍摄周期也非常的长。黄骥导演也说到正是在这种近乎于纪录片的创作模式下,他们在最原始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故事也捕捉到了演员最真实自然地状态。正如陆乔老师说的影片里的“风”的运用是一种超出编剧技巧层面的表达,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感受到。
接下来的同学们提问环节中,导演系的同学纷纷举手,就上午观看的纪录片对两位导演提出问题。

两位导演悉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此次导演创作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结束后导演系的师生同黄骥、大冢两位导演一起合影留念。

此次交流活动真正激发了学生对于电影的思考,打破了同学们原本对于电影形态的固有的认识,司徒兆敦教授指出,举办这样的活动是真正有意义的,是对学校学生和教师都有所启发和帮助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学生还久久不愿离去,三三两两的停留在原地和两位导演、老师们继续探讨交流,两位导演也耐心的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是学生难能可贵的对于电影的学习和思考的好机会。

(导演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