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导演系党支部举办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心得讨论会
发稿时间:2016-11-17

11月4日中午,导演系党支部集合全体成员,在2312办公室对参观青岛党史馆学习活动开展了讨论。大家以分享体会的形式各抒己见,讨论会气氛热烈。
10月28日下午,导演系党支部成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与摄影系、录音系党支部一同乘坐校车前往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的青岛党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参观党史纪念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支部成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教师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了革命教育洗礼。
市北区海岸路18号,在葱郁树木的掩映下,有几排红瓦白墙的德式砖瓦房,这就是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纪念馆外,王尽美、刘少奇、邓恩铭、李蔚农的塑像静立在小花园中。走进纪念馆,里面的史料详细介绍了青岛早期中共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王象午、李慰农和老一辈革命家王尽美、刘少奇等人物的风云故事。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早期组织负责人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推动形成了青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基本陈列馆有市民捐献的许多历史资料和文物,如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和战士遗物,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士兵写的家书和决心书。这里原本是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2001年,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第一次修复旧址,建立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2011年,市委对旧址第二次修复,并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

同学们认真观看了专题纪录片《引领》,并仔细的聆听解说员讲解了青岛党史,还参观了在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举办的青岛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展以及“伟大长征”图片展。参观学习使党员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受到启发,心灵上受到洗礼,真正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深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孙春萌老师认为,此次参观学习为我们系党支部开创了党组织活动的新形式,参观活动与“两学一会”主题学习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郑恬老师谈到,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党史的机会,在鲜活的例子和素材面前,更能体会到党组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并且为自己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肖坤平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和进步青年,要进一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优良作风,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和“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青年。学生周蔚表示,虽然因为课程冲突没有参加活动,但是通过前往参观学习的成员所谈的心得体会,也获益良多。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

最后,党支部书记王群壹老师作总结性发言,通过这次参观活动,相信对每位成员的人生事业都是一种有力的鞭策。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要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工作来之不易,要学习革命先辈们勇于牺牲,把革命事业当成快乐的事业精神。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导演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