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文学系党支部书记齐梦瑶谈校园文化建设
发稿时间:2016-12-07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教风、学风和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目前人们的说法比较多,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定义或概括。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指由高校的师生员工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文化科技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文学系一直坚持,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人才培养,着力于精神文化塑造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坚持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设计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充分发挥本校特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我校虽建校时间不长,但校园中处处都有值得欣赏的特色景观。文学系的教学重点虽不在摄影摄像技术,但善于用摄影的眼光发现校园的美,无疑有利于学生们敬校、爱校。文学系发起了校园摄影比赛,让文学系的同学,拿起相机或手机,记录下校园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在同学们的镜头中,校园焕发出别样的魅力,拍摄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尽可能充分发挥学院现有资源,打造有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重点领域的建设
文学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专业领域、提升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创作为主要方向,在课堂内外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学系品牌文化活动。我系创办了《景框》杂志,让同学们的创作有一个发表的平台,激励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杂志的策划、主笔以及排版设计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杂志中刊登了优秀学生作业、学生作品以及学生主笔的专题文章、专题报告等。
文学系的办公场地的公共范围区间内,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设置宣传展板、玻璃展柜,对系内的发展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情况、获得荣誉、学生成果以及系训、主任寄语等进行展示。当学生经过系内走廊时,能够看到系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看到优秀学长们的学习成果,从而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校园文化,是以有形文化和隐形文化为内容的群体文化,有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隐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通过这种隐形文化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校园文化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大学的教育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三、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文学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乐于助人优秀品德,号召同学发起了青年善行团的活动。青年善行团在2016年11月12日,来到金沙滩,为环卫工人送温暖,帮助环卫工人捡拾金沙滩上的垃圾。

2016年11月15日青年善行团发起了“倾听你的声音”特别活动,招募志愿者,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6年11月28日,进行了“暖冬”活动,号召在校老师同学,将旧衣物洗净后捐献,由善行团统一寄往偏远山区,帮助贫困的山区孩子,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青年善行团活动,是有文学系文艺编导专业同学牵头,文学系给予大力支持的一次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同学和老师中有较好的反响。
除了线下的活动外,文学系常年安排学生会宣传部同学管理文学系微信平台,及时给同学们推送校园的最新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文化建设思路。我们坚持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建设模式,建立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形成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广大学生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的有机整体。我们相信,文学系作为学校的一份子,跟其他各系一起,共同努力,组成一个整体,势必会打造出既有有形文化载体,又有隐形文化实质的高层次高境界高水平的高校校园文化。

(文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