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导演系举办成长杯系列活动——《管虎导演的创作之路》交流活动
发稿时间:2021-06-28

日前,导演系成长杯系列活动——《管虎导演的创作之路》交流活动在学院大放映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导演系学科带头人许同均教授主持。

在活动开始时,许同均教授系统总结了导演学习的三大主要门类:美学理论、创作手段、类型研究,并指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以假定性为前提,要营造艺术真实,当干艺术的人,而不是做梦的人,对此管虎导演提到:在贵族气形成以后基本培养了大师们眼高手低的恶习,大多数青年导演都是有着热情和梦想进行支撑,但却撑不过三步,在片场内甚至才华也并不重要,只能留下干活的人,电影行业需要的是承受力,电影学院培养的不应该是大师,而是匠人。

谈及自己在对好莱坞工业化进行学习的经验时,管虎导演提出了对于中国电影行业工业化的看法。舞台上只给导演鲜花掌声是不对的,中国的电影工业化提升需要的应该是软件,而不是硬件。真正的工业化应该是每个螺丝各司其职,并非每个人都做导演才是最好的,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这块土地,现在的许多年轻导演都是坐在那里编故事,缺乏情感依据,这样是对于戏剧故事的片面认识。电影不是编故事,而是拍一段人生。

许同均教授补充道,手段的借用与重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电影学院不能成为抖音学院,快手学院,而是要注重培养电影感。所谓电影感就是电影的美学本体是造型的,画面的,用声音与画面来叙事,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得学会平白叙事,而不能语焉不详。所谓的野蛮生长,拿起手机拍电影的说法是缺乏对于电影的敬畏。真正的电影导演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基础磨练,不受外部的蛊惑,根本问题还是对于生活的认知,对于真善美的看法。

在回答观众,就“对待人物构思上有何独到见解”进行解答时,管虎导演回答道,其实中国故事里最重要的是人物,文章本天成,并没有刻意地去描绘,但在人物的身后一定是有一套暗喻系统的。人物并非只有两面,也可能有九九八十一面,把这身后的展现出来的才是最好的。提到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时,管虎导演表示文学之于电影是特别重要的,没有文学电影实质上是不行的,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下才有可能带来灵感一闪的感觉,而对于在大学的电影导演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如此,只有对于电影大量观看积累,充分利用四年时光才能拥有强大的基础。做文化的人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世界是应当值得我们思考的。

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领略到了成功导演背后的创作历程,了解到了院线电影的运作模式和制作流程,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行业知识,激发出自身探索思考的动力和潜心创作的热情。


(导演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