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发稿时间:2017-01-17

李俊
1977
年生于重庆
2000
年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
2006
年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毕业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获奖情况
2012
 新星星艺术节“新人奖”
2013
 第五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
2013
 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



工作第一期学员  

殷康志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14级图摄班 路标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有型的指引,在其中透露出权利对社会的规划,对空间的划定。但又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制度的规划,也给人们划定了界线和规则,使社会有条不紊。作品拍摄大量的路标为素材。试图以数码合成及抽象的方式描绘出城市街道的空间与规划。


  


     



 

桂洁馨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14级图摄班 雕塑空间体面手法的引入,将照片 这个固化的景观构成从其僵硬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照片形式与观念获得了自由的发挥和进一步创造,并从自身与平实的纪实影像中寻找有益的启示。跳出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从而回到一个鲜活的,诗意的,充满意味的世界。世界是个封闭的三维盒子,而盒子存在于人自体之中,通过改变画面的结构,拓宽感知,是个多维与折射的存在。


刘疏桐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14级图摄班 青岛有着众多自己历史文化塑成的建筑,我试图通过后期拼贴的方式组合它们的结构以及立面,一种立体主义的形式表达,来突显每个有着特色的结构立面,并且以拼贴的形式不同于纯文献式的记录,拼贴会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结构感,也是对我自己能力的一些新的突破和尝试。
 


孙子鉴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14级图摄班 传统纪实摄影的作品作为个人表达和创作方法而言显得单薄和缺乏趣味,因此我从艺术史和现实层面两方面来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素材从新编辑出新的作品,我参照贝歇夫妇的做法,做了一组工业景观。

 

谷一帆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15级电摄班 福柯认为,当今人类身处一个空间化的时代。 我发现了生活中一个普遍现象:社区居民们把车库、房间打通,打破墙面,自立商铺,使得居住圈和商业圈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这种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的生活空间引起了我思考。我尝试用较为方正规正的视角去阐述这组偏向于纪实文献风格的照片。希望客观的影像、质朴的信息呈现方式带给每个人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