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文学系召开新闻学专业教学研讨会
发稿时间:2016-05-04

4月26日,文学系在希尔顿酒店二楼会议室召开新闻学专业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文学系系主任郑雅玲教授与主任助理别君红老师主持,研讨会特邀请了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总监张华山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丽芳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曹晚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徐明明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陈志生副教授,文学系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主要对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进行了调整,并进一步修订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进程。首先,系主任郑雅玲教授分析了传媒发展趋向及文学系在当下开设新闻系专业的优势前景,就“如何沿着新闻传播人才职业化的路径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问题,与特邀专家教授和各位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华山教授从中央电视台新闻一线的从业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新闻教育的原则性问题暨加强新闻传播人才的价值理性教育,从而确保同学们在日后新闻工作中能够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恪守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的传播理性。

赵丽芳副院长提出,新闻教育是通才教育,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宽口径的知识视野和专业技能素养缺一不可,因此应该根据新闻传播类课程的三大构成板块——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务一一建构出完整的、比例恰当的课程体系。


曹晚红教授分析了在新闻传播教育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的现实语境下,该如何有效的整合不同媒介的技能型课程,要了解新闻业界的实际需要与发展趋势,增强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现实针对性。陈志生教授和徐明明副教授也就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布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教学研讨会明确了文学系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践行了学院“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研讨会在坚守中不断探索,探索中砥砺前行,建立了一种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为日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打下夯实的基础。


(文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