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总结会成功召开
发稿时间:2016-01-15

1月12日下午,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组织召开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结研讨会。基础部主任涂强老师、学生处处长林艺霞老师及全体授课教师、助教参加了会议。

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情况轮流发言。王少民副院长是经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培训的本课程教师,根据教育部对该课程的授课要求,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关乎大学生从入校到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轨、直至后半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大问题,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对大学生人格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引领性作用。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使同学们真正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力求做到知行统一。

他谈到经教育部专家介绍本课程的教材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审定的,这在教育界全部课程教材中实属罕见,被称为最高级别的教材。自审定之后又做了5次调整,吸纳了党的几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凸显了党和政府对此课程的重视。

作为本课程的授课人,大家深感责任重大。在本学期的授课结束之际,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研讨,一方面有利于授课人员进一步改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听取学院相关处室部门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和各专业的专家、教师继续给本课程教师以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把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会上,该课程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近期主要有三点:一是根据教育部要求,授课方式应以小班授课为主;二是教学内容应以大量案例来印证教材中的论点,王少民副院长提议应尽量结合我院专业特点,结合电影相关事例收集案例,开展教学,特别是加强和拓展职业道德、法律等章节,让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学习,有所收获,应多借鉴我院专业经验丰富的系主任们、老教授们的实践经验,向他们征集案例,更好的丰富课程内容;三是要不断学习借鉴他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教法。会上专门组织学习了人民大学该课程的创新授课方式,教师们很受启发。

研讨中,教学组刘晓东老师、王锡霞老师和助教昝娜娜老师综合课堂授课和学习经验,运用课程中相关知识和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我院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人参与课程教学和听课的收获,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在教育部对本课程要求的范围内,更好的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授课课件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将本课程与学院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这门课程不仅给同学们带来良好的启发和教育,更让教学组的老师们认识到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处处长林艺霞老师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怎样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怎样与学生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最后,基础部主任涂强老师就课程安排、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意见,根据教育部要求提出教学组授课教师应合理化组合,发挥不同教师的授课优点,尽量实现小班化授课。同时,在课堂管理、课程考勤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希望授课教师能够提前认真备课,保证课程案例充分切实,更好的提高授课效果。


(学生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