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王鸿海院长参加西海岸专题座谈会及实地考察
发稿时间:2014-05-09

58日,由开发区区委政研室发起的西海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专题调研组联合区内六所高校,围绕区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专题进行调研座谈和实地考察。区领导与相关高校负责人就西海岸文化品牌建设议题出谋划策,我院院长王鸿海教授参加了此次座谈及考察。

       上午九点,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区管委会议中心204房间举行。就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高校在新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专家们以座谈方式进行了交流互动,并结合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会上,我院院长王鸿海教授首先做了发言。王院长就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元素做了诠释与界定,这五要素包括:文化资源整合,高科技附加值,中外资源汇聚,中国特色凸显及自主知识产权。就开发区文化产业建设而言,王院长认为区域文化不宜承载过全过大的内容,而应一方面立足本土,精准定位,将品牌与内容做强做精;一方面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人才布点。目前青岛正致力于打造“影视之都”,而电影作为引领当下大众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受众基础。特别是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充分借势现代科技传媒,在开发区这片新兴土地上打造“现代创意媒体”的概念是具备优越区位优势和恰当时代契机的。
       
关于学院与西海岸文化资源的对接,结合我院实际,王院长从操作层面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重视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举例来说,当下90后约占观影人群的80%以上,而目前却鲜有针对这一受众群观影心理、消费习惯等深入的实证研究;二是电影教育人才的布点,青岛“影都”品牌的打造需要专业人才储备,而我院作为影视人才储备基地必将为区域影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良性循环对于学院、区域乃至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无疑是多方利好;三是实践活动的落地,我院艺术实践活动已初步展露成果,由师生参与拍摄的《飞越老人院》、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孔子春秋》,以及我院成功举办的“俄罗斯电影周”、“韩国电影周”、“西海岸话剧周”,都是文化品牌建设的有益尝试。近两年来,我院在校师生已有十余人次获国内各种微电影和纪录片节奖项,扩大了学院和开发区的影响。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西海岸文化产业建设发挥学院更大能量。

    谈及学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王院长强调,落实政策与法律的对等是关键。打通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流通机制,从法律上确立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平等地位,以此更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公益性。国内如浙江、天津等部分地区民办学校的成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是对几所代表性民办高校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出符合我区特色的办学机制,同时民办高校建设期待得到政府部门更多关注与支持。 

 

下午,王鸿海院长亲自接待了前来调研的专家组。王院长对校园建设、系部设置、文化交流等做了情况介绍,并带领专家们参观了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专家们一同在放映厅欣赏了我院参与拍摄制作的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孔子春秋》,随后王院长就我院教学情况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并引导参观了录音艺术与技术系、视觉艺术系、动漫艺术系的机房和教室,深入动漫艺术系教学课堂进行观摩。政策研究室专家们表示,此行考察是先前理论构想与我区文化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实际对接,这对于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思路开拓、方向调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座谈和实地考察为期两天,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及西海岸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我院全体师生将秉承传承创新理念,求真务实,在学院领导班子带领下,通过有效执行,充分发挥高校对本土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打造西海岸文化品牌,凝练区域文化精神,逐步建立文化归属感和价值认同而努力,共同构建由政府指导、高校引领、全民参与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院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