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访谈——录音艺术与技术系主任吴昊教授
发稿时间:2014-10-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访谈

——录音艺术与技术系主任吴昊教授


吴昊教授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就读,1982年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被评为讲师,1990年和2004年先后赴德国和美国进修和考察,2003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赴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任研究员3个月,2009年参加日本横滨国际学生作业展。
参加创作作品:
1987年参与创作《死神少女》该片获1992年度度广播电影电视局《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残疾人基金会奖;1989年参与创作《师魂》该剧获第九届(1988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1991年参与创作《葛老爷子》获首届长春电影节银奖、获第一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录音奖提名;1994年参与创作《黑骏马》获199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艺术奖和最佳导演奖;1996年参与创作《赢家》该片获1996年度广播电影电视局《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二届长春电影节银奖、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学会第四届全国电影电视节目声音学会二等奖;1999年参与创作《突出重围》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类最佳录音奖、获第二十届(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音响奖;2002年参与创作《天风海涛鼓浪屿》获2004年度华表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电影声音课程课件》获学院第二届多媒体课件赛特别奖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社会层面的平等,我觉得他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千百年来,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一直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所崇尚追求;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追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妇孺皆知。“平等”二字,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体现着人格上的无差别。这种平等,不是物质上的完全一致,而是不管贫富、性别、种族、民族等各种差异,把其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尊重。追求平等是人的天性,国人自古就有“等贵贱、均贫富”的诉求。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逐步实现人的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自由一样,平等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努力营造保证人各方面发展的平等的社会环境。
平等具体到录音系的教学和管理中,其实就是遵循学院的“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学院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们系就倡导学生们快乐学习、人人平等。当今的大学教育,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是培养广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我们录音系属于应用技能型,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以所用、学以致用,要求他们多实践、多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我们系的课程设置的总体定位和指导方向就是注重“标准和实验”的教学,当然,我们还有基本的音乐课程、声学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最主要就是通过“标准和实验”。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地善待学生,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要充分尊重,不能强硬的进行“管理”。我对于系里每一个学生的权益,都依法保护,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做到不能违法。必要时,我们有一个定期的“主任约谈”制度,每个学期谈一次,针对的主要对象可能就是旷课略多的,兴趣不广的学生,告知他们要遵纪、守法。每个人都做好了,班级才能好、系、学校、社会才能更好发展。录音系有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正常人。所谓培养正常人要求学生:一要做到身心一致;二要做到见识要宽,表达要窄。尽量多的开拓思路,学习多方面的知识,遵循中庸之道,有内敛之美。
要做到平等、公正,简单说就是“一碗水端平”,这是师生最朴素的描述和要求。如何实现和保障自由、平等和公正?唯有法治。学院有学院的规章制度,社会有社会的法律。法治,就是对人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怀,因而法治就有了永恒的主题:人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治校的基本方式,学院要坚持“依法办学”,这既是目标也是保障。实现法治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广大师生要提高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院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决定了社会价值追求的基础和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目标的实现,是文明社会的目标、是实现法治校园的保障。

(录音艺术与技术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