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访谈——视觉艺术系主任周登富教授
发稿时间:2013-03-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访谈

——视觉艺术系主任周登富教授

 

导言: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确立了新时期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纲领、思想指南,和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并首次使用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个字来简单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之分成了三个具体层面的内容。那么作为高校,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并将24字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工作和教学呢?又应该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将之具体运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访谈活动,今天我们访谈的对象是视觉艺术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周登富教授。

周登富教授简介:

周登富,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视觉艺术系系主任。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电影美术设计专业。曾担任北京市高等艺术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美术组评委组长,国家电影、电视剧“金鸡奖”、“金鹰奖”评委,“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任。曾获北京市高校“名师”称号。

以下是访谈内容:

问:您对24字价值观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

答:24字核心价值观,即是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认识纲领,又是可以融入具体行为中去的行为准则导向。24字可谓字字珠玑,全面准确,有系统分层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来说,感悟相对更为深刻,或者说借此访谈的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和谐”。

问:您怎样理解和谐?

答:什么是和谐?和谐一言概之就是协调有序,团结稳定。这不是一个新产生的说法,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就提出了中庸的概念,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在度的范围之内,不要太过激进也不要太过陈腐,简单概括成四个字——“过犹不及”,或者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这就是和谐的一种说法。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人人都能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互相信任,充分合作,优势互补,而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目光短浅,以偏概全,能把自己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放在一个整体里进行综合考虑,达到双赢和多赢,做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这就是对和谐最好的诠释。

问:您认为在我们高校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谐这一概念?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和谐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不是形而上学的理论,而是切实具体的,可以落到实处的。我简单概括为“精神向善,行为守则”这八个字。意思是在精神上,我们要有一颗向善的心,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要有师德,要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去发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因人做事,以更适应于学生的方式去教导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要安守学生的本分与责任,尊师重道,认真并且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勤于思考,善于发问,谦虚不自满,明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学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校是一个“小社会”,行政人员、教师、学生是组成这个小社会的三大群体。这三大群体又分为行政体系和教学体系两大体系。两大体系是围绕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一个目标来进行一切活动的。三大群体、两大体系、一个目标,这些概念明确了,如何达到和谐的方法也就可以确定了。

行政体系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默契合作,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沟通理解,通力协作完善好学院的行政工作,完善基础建设,统筹长远发展规划,使学校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壮大。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安心教学,学生安心学习。全院教职员工协调稳定向前,这是学校和谐的基础。

教学体系中,一方面,各系各专业课教研室之间通力协作,教师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探索,不敝帚自珍,积极交流经验,在抓基础教育,传承学科的同时,积极拓展行业前沿知识,形成科研力量,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在短短四年的时间中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能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找到适合自己,自己也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具备继续深造能力,被业界承认其立足的技能。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向上,这是学校和谐的核心。

大而化之,现代大学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大学课堂的教育,而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人之为人,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的主体;学校是传授和传承文化、知识、技能的主体;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家和万事兴,学校和谐则文化与文明得以传承,而二者又都是我们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主题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善心为基本,以修德为基础,精神向善,行动守责,上下齐心,彼此体谅,加强沟通与交流,这就是我们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所需要做的。

 

                                        (据宣传部采访,视觉艺术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