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王鸿海院长文章《转型和人才是影视产业的支架 》
发稿时间:2013-09-27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26日第02版刊发我院院长王鸿海教授文章《转型和人才是影视产业的支架》。全文如下。

转型和人才是影视产业的支架

王鸿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926    02 版)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地步,而文化产业真正的龙头应该是电影行业。虽然电影产业在当前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并非最大,但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电影票房收入的大幅提升,极大地拉动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电影技术领域发展并不落后,拍摄、制作等相关电影设备与好莱坞的技术差距并不太大,但在相关产业方面却相对滞后。影视文化产业高科技领域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上,而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民用,整个研发链条并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内在的精髓是思想和意识形态。将影视文化产业民族化、精神化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

要加快产业转型。大力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发展,加快推进通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广播电视产业链。保持影视文化发展繁荣的先发优势,应该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网络影视剧、手机影视剧、电子游戏、动漫、数字娱乐等新业务,提升层次,拓展领域,为影视文化新型业态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要注重人才培养。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人才,中国电影未来的成败取决于中国电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有关影视类的专门艺术院校是非常非常少的,比如北美有电影专门院校137所,而中国真正的电影专门院校只有两所。中国和美国都有2万块屏幕,美国人口不足3亿,而中国有13亿多人,这与我们从电影大国跨越到电影强国的目标是不相匹配的。北京电影学院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为电影事业提供80%以上从业人员的重任。而目前我们的担忧在于:仅仅靠电影学院的学生如何能支撑起迅猛发展的电影业?因此,如何将影视文化事业扩大化,将其做成一个产业,是极其重要的任务。电影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更需要整个文化产业的壮大来进行支持。

我们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大力的研究,使得影视文化产业不仅成为创意,更要成为为社会所需要、为大众所接受的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生产力。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