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院迎评自查报告已部分完成
发稿时间:2012-03-05

为迎接山东省教育厅开展的独立学院综合检查,我院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迎评工作。目前我院自查报告正在紧张撰写中,报告第一部分已完成,主要内容为学院的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此部分内容由我院院长、迎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王鸿海教授负责指导撰写,内容具体分为办学思路、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三大方面。

我院院长王鸿海教授指导自查报告的撰写

在办学思路方面: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教授治校、学术治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的要求,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以影视为特色,以电视和新媒体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开放的办学体系,服务于行业与区域的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为支撑,全面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学术和创作水平以及办学效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坚持把艺术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要求相结合,完善和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优秀的产业及相关艺术人才;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注重内涵式发展,努力把我院建成具有鲜明、影视创作、网络媒体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创作型高校。

我院是为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依托北京电影学院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师资力量的优势,在北京电影学院雄厚的办学基础上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和发展空间,按照世界眼光谋发展、国际标准搞建设、创新模式育人才、适度规模建名校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意壮校的战略,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培养数字影视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学院定位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定位——国内一流的影视艺术与技术复合型大学;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创作型;层次定位——本科教学为主体,适度发展大专生、留学生、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影视,服务山东,面向全国。

迎评办公室每天召开例会

在领导作用方面:学院领导体制健全、领导素质全面、领导班子执行力强。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我院是由北京电影学院与青岛满天下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全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对办学进行运作,独立进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日常管理。学院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机构、学术委员会发挥各自的职能。

我院现设院长1人,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3人,各系主任8名。学院院长由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博士生导师王鸿海教授担任;党委书记李庆军,曾任国家级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旅游局局长、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中心主任;常务副院长由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宋鸿荣教授担任;其他院领导均由在各自领域及岗位上获得突出成绩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同志担任。学院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开创学院发展的全新局面。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我院突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课程结构,贯彻培养模式的执行;建立制度,保证培养模式的实施。我院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重点打造高端实训基地,以“高精尖”带动普及教育;加强对外合作,共建教学资源;立足行业服务区域,发展产业合作。学院还将积极探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共建的新机制,促进面向区域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力度,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办出特色。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