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 (第2期) 党委宣传部编
目录:
1、在海滨放飞梦想——2011年首届新生入学机场迎新纪实
2、新起点、新生活、新气象——2011年首届新生入学校园迎新纪实
3、系主任访谈二:摄影系系主任巩如梅教授访谈
在海滨放飞梦想
——2011年首届新生入学机场迎新纪实
9月14日,碧空如洗,微风徐徐,在充满梦想的海滨城市——青岛,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焕发青春的大一新生,他们的到来为学院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们的青春朝气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迎新第一天,学校50多名志愿者分别奔赴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几个站点开展迎新接站工作,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生及各位家长的到来。
早上7时许,记者跟随学校迎新车队来到青岛流亭机场,按既定计划迎新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上午10时,记者在青岛流亭机场出站口看到,第一批新生提着行李走出机场,他们感受着青岛的凉爽和温馨,面带微笑的向我们走来。 距离机场出站口50米处,学校的迎新队伍一字排开,各个学校的队伍都在繁忙的迎接着刚到青岛的大一新生。机场站停车坪,迎新车紧挨在一起,我们的志愿者耐心地询问已经到达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为他们安排车辆,陆陆续续地由举着校牌的领队将新生和家长引上迎新大巴车,整个场面井然有序。记者深入到学生、家长以及迎新志愿者中间,零距离地倾听了他们各自的心声。
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机场出站口300米处,一个男孩和母亲正站在校车旁边,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得知他们来自深圳,坐了很久的车才来到青岛,他们显得很疲惫。新生的妈妈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一次来到青岛,对这里的环境很不熟悉,当满面笑容的志愿者从他们手中“抢”下那沉甸甸的行李箱时,亲人般的感觉让他们敞开心扉。虽然旅途劳累,当谈及对孩子大学生活的期盼时,奔波许久的叶女士倦意一扫而空,满脸欣喜的她告诉记者:这是儿子第一次远离家乡,跋涉千里,异地求学,作为家长她有一万个不放心。因为孩子从小就对影视这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叶女士表示无论孩子志向在何方,他们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她真切的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做人,学成才,学知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真正地自立自强、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在机场迎新现场,记者看到了许多像叶女士一样殷勤问候满是担忧的家长、谆谆教导孩子的家长。每一次动人的微笑、每一个深情的眼神都映照着天下父母的内在品质,真诚地祝愿天下父母一生平安。
梦想从这里起步
经过漫长的旅程,坐上校车的新生及家长都显得有些疲倦,但当记者采访时,他们还是很积极的配合。来自辽宁的一位杨同学告诉记者,此时他的心情很激动,告别了高中三年枯燥的学习生活,来到这样一个美丽、温馨的城市,即将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宿舍,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当记者问起杨同学对四年大学的憧憬和规划时,杨同学表示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他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光里不断开创自己无限的人生精彩。
金秋是一个收获喜悦、收获梦想的季节,这群踏着梦想启程、怀揣着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学子们,他们带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带着满满的欣喜和热情从全国各地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衷心祝愿各位新生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在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学院发展从我做起
“他们用微笑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觉异乡求学的心并不孤单;他们用热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他们用耐心帮助学生,让学生尽快熟悉学院的一切。”这就是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迎新志愿者们。
记者在青岛流亭机场采访了学院机场迎新的负责人李宗霖老师,李老师表示:“全校领导对这次迎新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全校领导及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在新生面前展现我们学院的魅力和风采,展现我们学院对新生到来的欢迎,所以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求自己认真工作,绝对不能在工作中出现一点的差错”。在出站口不远处,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大学新生,学院的志愿者们对着从出站口的人群喊话: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新生,请往这边走,随后陆陆续续的有举着校牌的领队将大学新生和家长往机场接待点引领,他们微笑着“抢”下学生手中重重的行李箱,无论工作如何辛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欢乐的微笑都永远样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新生们带去家一样的感觉。
学生们对电影艺术执着的追求、父母谆谆的教导、志愿者们忙忙碌碌的身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群不懈努力的新生将会在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优秀校园文化的感召下活出他们自己真正的人生精彩。
(文:王锡霞,图:史振峰、姜林、赵航)
新起点、新生活、新气象
——2011年首届新生入学校园迎新纪实
开学了,2011年9月14日清晨,美丽的金沙滩万里无云、凉风阵阵,碧海蓝天之下“海上漂来的浮木”迎来了它们的第一批新主人,他们为了追索共同的电影梦想,在金秋九月从祖国各地汇聚到了这座美丽的海边电影艺术殿堂。
上午八点半,第一辆大巴驶入我校,红色条幅、人性化的指示牌,面带微笑、热情服务的迎新志愿者,一片繁忙、井然有序的各系迎新接待站,满脸喜悦、充满期待的新生和家长,整个校园顿时沉浸在了喜悦、亲情和爱心当中。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领导为了更加有效地迎接新生,对新生接待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特别在图书馆大厅开通了 “一站式服务” 的绿色通道,印制入学手续通知单、新生入学注意事项、校园平面图和《致家长的信》,详细地介绍入学生活指南及大学生活注意事项,除了协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和学院规范外,更希望增进家长们对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深入认识与了解,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踏踏实实地在这里学习电影,尽快融入这个活力十足的艺术大家庭。
各院系也积极行动响应上级部门的各项迎新举措,共派出数百名青年教职工志愿者将新生从进入校门到完成相关手续入住寝室的路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段工作,确保新生入校的全程事项都有专职人员进行引导和帮助,力求为新生报到提供最详尽的信息和最周到的服务。不少新生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报到手续办完后,他们开心地在新朋友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置生活用品、办理手机卡,并独立整理宿舍。家长们看到先进的硬件设施、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以及强大的师资阵容,也终于放了心。
“志愿者们都很热心!我们就像到家了一样。”一位家长感激地说到。别老师是文学系的青年教师,活泼开朗、认真负责的她早晨七点半就在文学系的接待点作起了准备工作,她告诉记者:“帮助学生让我很高兴,为学生服务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所学校的任课老师全都是从北京电影学院请来的老教授,不少都是电影界的元老级人物,不管对学生还是对于我们青年老师都是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有一个开心充实的大学生活,更要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有理想的人,因为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一点与学业同样重要。”朱瑶老师则表示:“看着这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我觉得身上责任重大,我们要加倍付出来成就他们的梦想。”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很多新生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早已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有的要在四年拍摄一部让自己满意的短片,争取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展;有的则立志考研,要在电影艺术的领域里继续深造。新的起点寄托崭新的梦想,新的征程扬起向上的风帆,忙碌而温馨的一天过去了,一张张对电影艺术渴望的脸,写满了青春的光彩和梦想的激情,愿友谊、亲情和爱幻化成和谐的音符在这里奏鸣,海天一线之间只见一只美丽的金凤凰载着新学子们的电影梦想展翅腾飞。
(文:徐立虹,图:史振峰)
摄影系系主任巩如梅教授访谈
问: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摄影系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下属的独立学院,她的办学宗旨是在北京电影学院雄厚的办学基础上,拓展新的学科、新的专业、新的发展空间,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是要为国家培养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既熟悉传统的影视艺术又能掌握数字科技、网络制作技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谈到摄影系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角度讲,是培养职业摄影师,但相对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摄影系的专业定位会比较广。从电影电视商业广告扩展到各种影像媒体,既包括平面图片摄影、影视剧摄影、商业广告摄影、也包括新媒体摄影。我们的课程设置在前两年是通识教育,即不分专业方向,重技术,厚基础。而在第三年会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能力,有所侧重地做专业培养。
培养目标的另一层意思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强调要培养具有专业精神的影像制作者。他们不仅具有雄厚的专业技能基础,同时具备对影视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他们对工作应该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的毕业生应该是具有扎实的摄影专业的基本功,具有专业精神的影像制作者。
问:摄影系的师资力量如何,主要师资构成又是怎样的呢?
答:一个新的学校初创时,他的师资队伍的构成是最多元化的。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在上世纪50年代建系之初的师资构成就是这样的:有以吴印咸先生为首的延安电影团的成员,有来自金陵大学(国统区)的专业教师,有上海电影界的一些著名摄影师,也有来自东北满映(长影前身,中国电影工业发源地)的电影工作者,以及苏联专家和从莫斯科电影大学留学归国的学生和留美回国的工作者。这就使得摄影系具备了一个多元组合的、全面的创作思想和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容纳了东方的、西方的、延安传统和国统区的创作与教学精英,为摄影系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摄影系也体现了这一多元的特点。目前我们系负责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有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资深教授和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有来自本地大学的教授,有影视界和平面摄影广告界有成功创作经验的摄影师,以及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招聘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专业师资和辅导员。同时,我们的优势是有北京电影学院的在职老师做我们的强大后盾,作为我们系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摄影系的课程体系,以及其有哪些特色或优势?
答: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做适当调整。在学科基础课方面会吸取她的比较成功的教学经验,在高年级分方向后专业课方面会做相应的调整。
影视制作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系的课程会进一步加强实践课程,以实践作为教学的坚实基础,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实习作业。从课时安排、硬件支持、实习辅导、作业讲评等方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出作品,出好作品。我们会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利用社会资源,如请摄影器材厂商来进行器材展示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见识摄影器材的最新发展,开阔眼界;请业界一线摄影师带作品与学生座谈,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创作一线的摄影师们的创作经验以及他们的创意与思考。帮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习惯。在理论课程部分,我们会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习作业,既重视拍摄的影像效果,也十分强调实习报告的规范和质量。不以作业数量给学生很大学习压力,而是追求品质,以少胜多。
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涉及了电影制片管理、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电影美术、电影声音和电影摄影等各个方面:除了学院指定的公共基础课外,学科基础课有《影视制作基础》、《影视作品赏析》、《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剧作基础》、《中国艺术通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电影素养;在摄影系的专业基础课中,有《摄影基础》、《绘画》、《视频摄录及编辑》、《摄影镜头和滤镜》、《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价》、《照明技术》、《影视摄影器材的性能与应用》、《造型艺术构思》、《影视摄影造型技巧》、《影视照明技巧》等,以确保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技巧和专业设备的使用常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中还开设了《导演艺术》、《剧作基础》、《电影声音》、《电影剪辑》,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而本系的专业课《广告、MTV拍摄》和《影视摄影创作》《数字调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问:摄影系的硬件设施有哪些,和同类院校比的优势是什么?
答:电影摄影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的硬件条件。
学院为摄影系设计分配的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比较优越。目前摄影系拥有90平米的多媒体教室4间,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90平米的计算机教室2间,配备50台PC一体机,70平米编辑室1间,配备数字非线剪辑系统,灯光房7间(40-60平米5间,120平米2间),配备一批专业灯光器材和先进的摄影辅助设备。
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实践操作训练,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摄影器材。目前摄影系拥有50台PC一体机,30套SONY NEX FS100 Super 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20台 Canon 5D MARK Ⅱ 照相机,以及其他辅助器材。此外适合高年级进行创作实践的高端数字摄影机已列入后续的购置计划。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硬件能够与当前一线的电影制作设备保持同步是十分重要的。(与同类院校比较需要掌握数据)
问:最后,请问您对新生有何期望。
答:欢迎同学们来到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学习。
四年的大学生活会充满创造的艰辛和喜悦,有苦有乐,苦中有乐。希望同学们享受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希望同学们有一种使命感。像中国革命史上的黄埔一期,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五代——北京电影学院78班,我们是现代创意媒体学院11级。要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让母校为“我”而自豪,让我们为母校而自豪。我们共同努力,和学院共同成长。
希望同学们学习有目标。相信你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的心中有个坚定的目标,你在路途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感到有强大的动力支持你,让你不懒惰不放弃。
希望同学们自尊自强自信自律。做正直的人。高标准要求自己,相信“我能做好”。不随波逐流,有主见,知道自己要什么。
希望同学们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见解的人相处、沟通、合作,因为影视艺术创作是一个集团军作战,需要具有团队精神。
希望同学们珍爱自己的生命,注意安全,健康成长。
(采访整理:王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