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师生赴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调研并开展学术研讨
发稿时间:2025-10-31

为深化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10月30日,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带领2023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1班、2班全体学生,赴山东大学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参观调研。期间,学校教师团队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学院专家及骨干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获得山东大学相关领域权威学者的高度认可与建设性指导。

实地调研拓视野,前沿技术促实践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师生首先参观了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实验室集群。科研人员系统展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等大型分析检测设备的应用场景,通过黄河下游地区的早期马匹牵引项目、四川邛窑唐代青瓷项目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科技考古技术如何实现文物成分溯源、病害机理诊断及修复材料筛选。学生现场就“科技检测与手工修复精度匹配”“传统材料与新型加固技术兼容性”等问题积极提问,科研人员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解答,形成良好互动氛围。

专家共话发展,建言献策明方向

在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双方专家围绕“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跨学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考古学院专家对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几点实质性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建议增加文物学概论;二是要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行课顺序等。

立足特色谋创新,共绘发展新蓝图

此次调研与研讨活动,不仅为学校美术与动画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两校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实验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供稿部门:美术与动画学院

编审:范乐彤 张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