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文学与导演学院课程成果登央视——纪录片《黑天鹅之巢》将于10月27日起在多平台播出
发稿时间:2025-10-21

近日,由学校文学与导演学院《纪录片创作与分析》《纪录片理论与制作》课程授课教师李汝建教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纪录片《黑天鹅之巢》,获央视发现之旅频道播出邀约。该片将于10月27日至30日每天18:00首播,并在10月28日至31日每天07:00与13:00重播央视频、CCTV手机电视、咪咕视频等平台将同步上线。这是学院影视创作教学成果再度走出校园、登上国家级媒体平台,彰显了学校“以创促学、以研促教”的教学特色。

《黑天鹅之巢》由李汝建教授执导、文学与导演学院院长李晨曦监制,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与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学生共同创作,是学院纪录片课程的典型教学成果。影片以学校校园内的“影湖”为主要取景地,用镜头捕捉黑天鹅的生活日常,在自然景致与人文氛围的交织中,传递生命的宁静与温度。

谈及作品创作缘起,李汝建教授表示,最初是为让学生更直观理解纪录片创作思维与拍摄节奏,他在授课间隙带领学生以手机为拍摄工具开展实地取景。随着素材不断积累,这场教学示范逐步升级为完整的创作实践。从主题构思、实地拍摄,到后期剪辑、成片打磨,学生全程参与,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深入掌握纪录片创作的逻辑与核心要义。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创作,在课程设计中,学院大力倡导项目制教学。李汝建教授打破传统教室边界,将课堂搬到创作现场,让学生完整经历选题、拍摄、剪辑等创作全流程,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闭环。”李晨曦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

拍摄过程中,李汝建教授与学生们历经春日到夏季的漫长周期,每天的拍摄时间规划、光线变化捕捉、黑天鹅习性观察,都成为鲜活的课堂素材。将拍摄现场变为“移动教室”,实时讲解构图技巧、节奏把控、叙事逻辑及视听语言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纪录片“以小见大”“以微观映照宏观”的创作精髓。参与创作的学生表示:“我们不再是被动听课的学生,而是主动参与的创作者。”通过这次实践,学生们学会了用镜头倾听、观察与表达,更懂得纪录片不仅是一种影像形式,更是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此次《黑天鹅之巢》登陆央视,不仅是对师生创作成果的肯定,更标志着文学与导演学院“课堂作品平台”贯通机制的有效落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项目化、教学创作化、成果社会化”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以镜头关注生活、记录时代,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情感、有品质的影视作品,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青年影视人才,打造青年创作者梦想起航的“光影摇篮”

供稿部门:文学与导演学院

编审:范乐彤 赵奕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