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师生热议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铭记伟大胜利,汲取奋进力量
发稿时间:2025-09-03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学校组织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阅兵盛况,并围绕阅兵仪式开展了深入的学习与交流。来自各学院各部门不同专业的师生党员、青年教师及学生骨干纷纷撰文抒怀,表达对历史的敬畏、对国家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历史回响与精神传承:一堂跨越八十年的“大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晓东在观后感中写道:“整齐的步伐、昂扬的军姿、鲜艳的旗帜,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他强调,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将对历史的敬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文学与导演学院教师王喆形容,观看阅兵时“有一种滚烫的情绪在胸口翻涌”。她认为,爱国情怀从不是抽象的,“它就藏在真实的力量里,藏在我们给学生讲的每一个家国故事里。”这番话代表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更是精神的接力区。

表演学院教师赵春晖在观后感中写道,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表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阅兵仪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其震撼力与感染力远超言语表达。

专业视角下的阅兵解读:从影像叙事到文化自信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师生,大家不由自主地从专业角度思考阅兵的意义。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青年教师袁率表示,此次阅兵“以更宏阔的视角重构着民族记忆”,让他思考如何通过影像艺术“唤醒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自觉”。他提出,真正的创新不止于技术追逐,更是“对精神高度的攀登”。

录音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正大表示,这场跨越80年的胜利回响,让他深刻体会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深意。作为高校党员教师,我们肩负着将抗战精神转化为育人资源的使命。这场盛大的阅兵,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是对和平的庄严宣示,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昭示。

美术与动画学院教师李振杨作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负责人,则从阅兵中联想到自己的工作:“要带领学生用心修复每一件文物,让抗战记忆重焕生机。”他计划组织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把抗战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引领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艺术管理学院教师董雅娣表示:“整齐划一的队伍、尖端科技的装备,不仅展示了国家军事实力,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宣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书育人,为学校发展和祖国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传媒学院党总支委员孙翰林从专业角度思考,表示要“将革命先烈的奋斗意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爱国主义基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全过程,以赤诚之心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与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党员单帅则考虑到自己面向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认为阅兵是“向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理念的绝佳素材”。

青年一代的回应:从观礼者到传承者

文学与导演学院学生预备党员刘佳一同学谈到,阅兵仪式不仅是一次视觉震撼,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作为预备党员,我将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表演学院预备党员成佩霖同学表示,这场阅兵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全民抗战、共赴国难”民族精神的永恒铭记。

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张腾方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这场阅兵对我而言,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历史、现实与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录音艺术学院花于杰同学关注到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让我明白,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身处知识的殿堂,更应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精神,像科研工作者一样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美术与动画学院于昊琳同学表示:“这次阅兵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也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与强军兴军的时代宣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当铭记历史、勤学笃行,用青春力量守护盛世中华。”

艺术管理学院王志扬同学表示,未来要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抗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段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2级新闻学专业预备党员肖若尘同学从专业视角解读阅兵仪式,她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会以史为镜,坚定理想信念;以专业所学为笔,讲好中国故事——让‘三个必胜’的真理在新时代焕发持久力量。”

立足岗位践行使命:将感动转化为行动

各管理服务部门的教职工也结合自身工作分享了体会。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鲁克营表示,阅兵令人深刻体会到祖国强大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铭记英烈,树立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志向。

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昝娜娜谈到,阅兵式令人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国防的力量。她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家国情怀的培育。

机关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永波从后勤管理角度出发,表示要将军人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严格自律、注重细节,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产教融合中心主任孙振表示,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指出,国家强大与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作为电影学院教职工,将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光影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计划财务处副处长李晓东表示,阅兵不仅展示军事力量,更传递伟大的抗战精神。他将以先烈为榜样,践行服务育人理念,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图书馆孙玉玺从文献保护与历史传承的角度出发,强调图书馆员肩负守护人类文明记忆的使命,应让抗战精神与和平理念代代相传。

结语:以艺术之光 传时代之声


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一线到管理岗位,学校师生通过此次阅兵观礼,完成了一次集体性的精神淬炼。大家普遍认识到,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展示实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捍卫和平。这场阅兵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必将转化为青岛电影学院师生前行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属于自己的艺术力量与青春智慧。

图片:刘桓志 马锦涛

供稿部门:学校办公室、党委工作部

编审:范乐彤 张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