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再获两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立项
发稿时间:2025-08-19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学校申报的两项课题成功获批立项,分别是文学与导演学院院长李晨曦主持的《AIGC技术赋能山东海洋文化数字活化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李楠主持的《胶东非遗活态传承的数智化影像表达与传播路径研究》。这是继2024年“鲁锦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应用路径研究”课题后,学校在省级文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李晨曦主持的课题聚焦琅琊海洋文化资源,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核心技术工具,旨在探索数字化活化传统文化并深度融入文旅产业的有效路径。该研究紧密对接山东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旅游发展和游客体验提升的核心需求,致力于构建AIGC赋能海洋文化活化与文旅应用融合的实施策略,为山东省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李楠主持的课题立足胶东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重点研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在非遗影像表达、传承路径优化及互动体验中的应用。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集非遗影像数字化制作、文化再创造与智能传承于一体的创新体系,为胶东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方案。

“AIGC 技术赋能山东海洋文化数字活化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胶东非遗活态传承的数智化影像表达与传播路径研究”和“鲁锦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应用路径研究”三项课题,高度聚焦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创新,立足山东特色文化资源,系统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数字化保护、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

这些课题的立项与研究,不仅将直接助力山东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也为我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学术研究与技术实践,积极应用AIGC、数智影像等前沿技术手段,推动“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持续彰显学校在数字时代赋能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中的独特价值。

 

李晨曦介绍

李晨曦系学校文学与导演学院院长、副教授,电影视觉研究博士。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外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戛纳AVIFF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金剪刀单元、ITSFF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短片、世界电影节平台等多个国际国内电影节评委。其作品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全国播出评优一等奖、2024年度戛纳环保人类学影像大赛优秀作品等,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出版《纪录片伦理道德研究》等著作;在《世界电影》等CSSCI及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李楠介绍

李楠系学校新闻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副教授、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成员、青岛市教学名师、学校“黄河文化影像研究”科研团队负责人。近年来,先后参与主持2023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2024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项目、2024年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学术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6篇。个人荣获学校2024年课程思政育人优秀教师和2025年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供稿:科研创作处、文学与导演学院、新闻传媒学院

编审:范乐彤 赵奕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