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科研创作齐并进 影视年会展风采 我校教师团队精彩亮相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会
发稿时间:2024-10-28

10月2627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在辽宁大学举行,来自众多综合大学和影视艺术院校7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影视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我校副校长金梦玉带队,科研创作处、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产教融合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新闻传媒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部分教师组成的十余名教师代表全程参加了年会

本届年会共设1场主题论坛、8场专场论坛和18场专题论坛,共计27场学术论坛。本次活动吸引了影视学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参会论文242篇,经过严格遴选,共有212篇论文入围,其中177篇进行了现场发言;影视作品推优活动的终评入围作品共计307部,包括剧情单元68部、纪录单元77部、动画与数字媒体单元64部、短视频与微短剧单元52部、声音作品单元46部。

 

引领影视教育新变革,青影打造新质影像力

10月26日,金梦玉在专场论坛“院校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铸造新质影像力,构建影视教育新格局的演讲。金梦玉指出,新质影像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强调创新驱动和颠覆性技术突破,AIGC等前沿影像科技创新则是其重要引擎。青岛电影学院作为国内唯二的电影全学科新型本科院校,依托丰富的影视产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质影像力对影视教育新格局的影响,主动迎接“AIGC+影视”大时代。

金梦玉表示,针对影视教育的变革,青岛电影学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青岛电影学院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动云端、虚拟制作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时,借助AIGC技术提升创作效率,使师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创造性教学和深入研究。为推动影视教育由“传统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转变,青岛电影学院确立了四大驱动目标,培养具备AIGC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AIGC前沿技术研究、构建新型影视智作平台促进AIGC在影视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应用。为此,青岛电影学院成立了AIGC影视应用及知识产权研究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影视智作平台JINXIANG(金象).AI,统筹教学改革、课程更新科研成果转化创作实践等工作。

青岛电影学院在新质影像力和影视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展示了其在影视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也为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校将继续秉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发展理念,推进影视教育智能化场景的创新转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探索影视产业新未来,学者共议AI技术赋能策略

10月26日,牛兴侦在专场论坛第四届影视高质量发展论坛做了题为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新质影像力的构建策略的发言牛兴侦提出,新质影像力是助推新时代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新质影像力不仅融合新技术,还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提升了创作水平。建议,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系统等措施,构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影像力。此举旨在促进中国影视产业在全球化和科技变革背景下实现质的飞跃,提升国际竞争力,为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影视作品。


10月27日,孙淑珍在专题论坛AIGC与影视创作及产业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电影产业发展——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的发言孙淑珍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创作、制作、宣发观影体验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提升了效率,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和个性化的观影体验。目前,国产片在票房上全面超越进口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有望借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10月27日,庄增晗在专题论坛“AI与电影理论前沿”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科幻电影中的形象内涵与多维展现的发言庄增晗提出,从早期的笑料式机械智能到如今拥有自主意识的超级人工智能,AI银幕形象经历了显著进化。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技术的进步,还反映了社会对科技的恐惧、怀疑与期待。AI角色在银幕上的多维展现如拟人机器人、赛博格等,丰富了电影叙事。庄增晗表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包括人机界限模糊、公共治理机制缺失等在内的后人类主义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值得社会各界深思。

潜心创作结硕果,青影师生佳作获多项殊荣

10月26日,中国高校影视之夜在辽宁大学举行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23-2024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获奖作品的诞生,辽大礼堂星光闪耀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王鹰作品《彼得和他的银行》获纪录作品单元教师组二等奖,新闻传媒学院张临亮作品《狮出名门》获纪录作品单元教师组三等奖。传媒管理系2024届毕业生方仲涵导演的毕业联合作业《归家》剧情作品单元学生组三等奖。此外,原导演系2024届毕业生张悦执导的毕业联合作业《紫色小羊》获得2024第八届沈阳青年影像节最佳导演奖。

金梦玉出席中国高校影视之夜,并为第十四届学院奖声音作品单元学生组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学术交流显风采,科研创作双丰收

在本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会上,青岛电影学院教师团队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准和科研创作力,展现了非凡的风采。金梦玉、牛兴侦、孙淑珍庄增晗的精彩演讲发言,不仅体现了青岛电影学院教师在影视教育与产业领域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青岛电影学院在新质影像力和AI技术赋能影视产业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同时,青岛电影学院师生作品《彼得和他的银行》《狮出名门》《归家》《紫色小羊》学院奖、青年影像节等影视作品推优活动中荣获多项殊荣,更是对青岛电影学院倡导潜心创作、追求卓越精神的最佳注解。青岛电影学院将继续注重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创作能力的双提升,不断推影视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供稿:科研创作处

供图: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科研创作处

编审:吕颖慧 金逸霏

编辑:刘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