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第六届山东省高校影视传媒高峰论坛在青岛电影学院隆重召开
发稿时间:2023-09-24

9月24日,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第六届山东省高校影视传媒高峰论坛在青岛电影学院隆重召开。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图书馆馆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兼戏剧与影视分委会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海洲,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燕,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山东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马池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和山东省影视传媒专业相关高校专家教授参加论坛。

青岛电影学院董事长、执行校长周玉晓亲切会见了与会嘉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出席并致辞。学校领导孔祥华、金梦玉、柴巍以及各系、各处(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论坛由青岛电影学院副校长于永明主持。

开幕式上,王宏民校长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等情况。

在致辞中,周星教授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学科专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和戏剧与影视专业博士点的建设情况。他指出,中国影视教育发展需要有课程思政、主流价值观、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支撑,树立自己的目标,才能无惧风浪,坚挺往前。

在致辞中,马池珠教授首先对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领导给予山东省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中国影视艺术的时代变迁,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层次影视理论和创作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并介绍了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的情况。

论坛部分,周星教授作“2023中国电影多元化与现实表现凸显及其评价的差异性”学术报告,报告由李掖平教授主持。周星详细介绍了2023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状态与意义,提出观察中国电影角度和评判角度的差异性,从“创造性探索、现实表现、艺术个性”三个维度梳理总结了2023年中国电影的多元表现。

 陈旭光教授作“以人为本:电影工业美学的‘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思考”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孟文彬教授主持。陈旭光从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缘起、建构初衷、理论来源及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性表达进行系列阐述。他强调,回归于人,关注电影生产中人的主体性,遵循基本工作伦理与道德底线,以包容、开阔视野来面对生产,是工业美学的重要面向,理论之于实践,不仅是方法论、理论批评化的指导,更是思维观念的影响。

王海洲教授作“中国电影学派研究的发轫和发展”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邱秉常教授主持。王海洲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趋势,指出了建设世界电影强国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建设、产学实践、纳贤育才三个方面介绍了为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所做的工作。他指出,中国电影学派的使命是用中国方法讲述世界观众都喜闻乐见的能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中国故事,“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体系建构必将在理论与实践上推进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

张燕教授作“香港电影现状观察”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刘昂教授主持。张燕从社会背景、票房表现等方面梳理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低迷发展状态的经济文化原因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她结合具体电影案例从合拍片、新主流电影、新香港性银幕景观、本土人文价值和写实主义美学、鲜浪潮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电影的发展现状,指出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还需观照工业体系的建立与持续。

马池珠教授作“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李百晓教授主持。马池珠首先分析了两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立项数据,介绍了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申报的工作安排、推荐类型与计划、各类型课程申报的关注点。他从传统课堂中的常见问题、资源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重点讲授了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申报,指出了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自身体会指出了一流课程建设要有组织教研,体现新理念,申报书精雕细琢等实用性建议。

论坛围绕“新时代中国影视的多元发展”的会议主题,就中国影视的行业发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未来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指引。

与会嘉宾参观了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和东方影都、青岛电影博物馆。

此次论坛由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办,青岛电影学院、青岛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山东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研究院承办。自联盟成立以来,为全面提高高校影视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省内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青岛电影学院已经在中国影视教育行业崭露头角,青影学子也在影视行业中逐渐脱颖而出,同时青岛电影学院也在持续向影视行业输出着青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