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案例入选2025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发稿时间:2025-10-16

近日,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认定名单的通知》(鲁高教函(2025〕13号),学校录音艺术学院教师延超、牟婷婷、韩竞锐团队的《AI赋能下多模态艺术项目制教学探索﹣-<声音与影像的智能共创>》案例入选。

本案例依托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建设基础,面向数字媒体与智能创意方向的教育创新需求,构建了"AI赋能的多模态艺术项目制教学体系"。案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整合DeepSeek、Suno、可灵、即梦等多模态AI工具,构建"声音与影像的智能共创"教学平台。平台以项目化学习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整经历从概念构思、AI生成、跨媒介整合到作品呈现的全流程创作实践,形成"AI助创一人机共创一智能反思"的闭环教学模式。该案例有效解决了传统艺术教育中技术迭代滞后、创意表达方式单一等瓶颈,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艺术与科技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路径。

该案例的入选是学校积极响应"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创新行动的具体成果。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将AI 全面融入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各环节,构建"Al 赋能、创意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加强跨学科智能教学团队建设,完善AI教育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兼具艺术素养与数字智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新范式贡献青影力量。

供稿部门:教务处、录音艺术学院

编审:范乐彤、张珮君

编辑:陈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