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我校文学与导演学院邀请吴兵导演开展“用有限的篇幅描述无限精彩人生”主题讲座
发稿时间:2024-12-25

12月19日,应我校文学与导演学院邀请,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专业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委员吴兵,在我校2319教室开展主题为“用有限的篇幅描述无限精彩人生”讲座活动。

吴兵分享了自己对“电影”和“电影的长度”的理解。他提出,所有创作规律和原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应运而生的,都是符合时代的语境和需求而产生的。或许现在无法直接解答未来电影的问题,但从过去提供给我们的一系列坐标来描述出一条直线或曲线,或许能帮助我们想象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个趋势是需要验证的,只有当我们的知识结构足够丰富才能对后续发展轨迹的预判更加准确,这就是我们当下学习电影的意义。

通过简单回顾电影诞生至今129年的历史,吴兵引发了学生们对电影诞生至今对这个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怎样影响的思考。随着人类工业化发展,电影也产生了革命性的进展。那么什么才算电影?只有100分钟长度的院线片才算电影吗?吴兵针对这些问题抛出了影片长度的概念,即电影从未在特别长的时间被固定在一种格式和方法上,它是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一直变化的。

吴兵强调,作为当代电影人,我们不能再只做简单的信息搬运工作。对信息的取舍选择与排列组合而传达出的带有主观色彩的信息是创作者的最高权力,也是对创作者的考验。我们要对生活中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要学习用有限的空间描绘生活中无限精彩的内容和无限可能的人生。并以电影《抓娃娃》《你好,李焕英》以及《绿皮书》为例,详细阐述了创作者介于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应如何讲好故事,以及提出创作者要有对场景的设计能力,让场景功能化。

除此之外,吴兵还就当代电影人的生存现状、XR电影技术的革新以及AI技术对未来电影行业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等议题,进行了独到而精彩的分享,令在场的同学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活动最后,吴兵与在场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谦和的为人态度。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文学与导演学院学子当前的创作困惑指明方向,更为身处新互联网时代浪潮中的电影学子们提供信心与动力的源泉,激励我们继续勇敢探索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供稿部门:文学与导演学院

编审:范乐彤 赵奕淩

编辑:艾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