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5周年 我校高信玉教授参拍多部经典影片
发稿时间:2024-12-09

日前,“光影追华年 蓬勃向未来”庆祝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5周年大会在上海影城举行。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毛羽、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等领导,祝希娟、王景春、陈思诚等电影人出席大会。

会上,纪念短片《电影万岁》浓缩了上影厂75年的辉煌成就,带领现场观众回顾了自1949年以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超百部经典之作,我校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高信玉教授参与了其中五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各电影人一同奏响了主旋律的最强音,展现出了学校教师在光影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无限热忱。

匠心铺出光影路

高信玉现担任青岛电影学院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他曾参拍多部经典影视作品,任电影《开天辟地》B组摄影助理、电影《留守女士》摄影师、宽银幕电影《走出地平线》摄影师、电影《红河谷》联合摄影(排名第一位)、电影《日出西柏坡》联合摄影(排名第二位)等职。他的匠心精神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其中,《留守女士》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优秀影片奖,并在埃及国际电影节上摘得“金字塔奖”;《走出地平线》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及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最佳故事片奖”。

(《走出地平线》剧照文字说明)

党支书秦建九以满腔热忱和非凡勇气,动员18位党员干部在“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手印。窑沟人民从此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教育铺出传承路

五部主旋律电影展现出独特的青影色彩,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生动写照。新时代,我校以主旋律教育为抓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青影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通过电影艺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校涌现出《老刘》《一壶老酒》等一批思想性、创意性、现实性兼具的学生创作短片。学生2023届毕业联合作业、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毕业生创作的《幸福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由谋篇布局到深入推进阶段的基层故事,他们用影片讲述最真实的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故事,是对中国电影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时代强音的传承与弘扬。

 师资铺出人才路

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青岛电影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守文化自信,致力于培养电影人才。作为我国电影教育的摇篮,我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汇聚了一批批影视艺术领域的精英,拥有一支集教学、科研、实践创作于一体的影视艺术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二级学院院长及学科专业带头人均由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及影视行业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创作经验的知名专家担任。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由影视教育资深教授和行业资深教师主讲,特聘众多影视艺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常态化开设大师课、工作坊等教学活动,为我国电影事业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电影学院将继续发挥电影教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回首过去,上影厂75年的辉煌成就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展望未来,青岛电影学院将继续肩负起电影教育的使命,为我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光影交织的道路上,电影人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供稿部门:摄影艺术与技术创新学院

编审:范乐彤 姚栀夷

编辑:马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