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信人,您好!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更好地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为了使"信箱"更好地发挥作用,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对于已经答复过的事项,"信箱"可不予受理,请勿就答复过的问题重复提交信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光影筑梦 产教融合——纪实影像创作与网络传播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稿时间:2024-11-28

11月21日,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传媒学院于6130会议室召开“产教融合赋能:纪实影像内容创作与网络传播”研讨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产教融合背景下《纪实影像创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和产学研结合路径,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纪实影像创作人才。

山东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马池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学科带头人田维钢;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腾讯新闻出品制片人邹杏、张依婷;纪录片制片人程泓九;纪录片导演孙虹等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参与此次会议。

青岛电影学院董事长、执行校长周玉晓,校长王宏民、副校长金梦玉、组织人事处处长孙剑、学校办公室主任刘腾飞、教务处处长贺红岩、影视创制中心主任陈亮、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别君红、新闻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庄晓英以及新闻传媒学院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别君红院长主持。

研讨会伊始,别君红代表新闻传媒学院的教师团队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此次研讨会,一是聚焦《纪实影像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结合的路径,二是为了研讨当下媒介融合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纪实影像内容生产与网络传播的变革和创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聚焦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探索如何发挥青岛电影学院的优势,用产教融合赋能培养高素质的纪实影像创作人才。

青岛电影学院副校长、新闻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金梦玉致辞表示,在新媒体时代,纪实影像在生产传播领域的深度变革影响到了影像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影像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研讨会对青岛电影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丰富实践经验和宝贵的思想认识,将为纪实影像教育者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会给教育团队在“教产学研科创”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提供好的路径,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第一部分:嘉宾主题发言


学赛创用

马池珠

山东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演讲主题:

“产-学-研-创-赛”:《电视纪实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马池珠提出,在“新文科理念”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纪录片教学采取“项目制”教学方式,促进学科优势互补。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创赛”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的纪录片创作人才。

知行合一

田维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学科带头人。

演讲主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内容生产理念转向

田维钢表示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实影像创作要兼具作品意识和产品意识,同时也要强调作品的情绪传播价值。纪录片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所突破,需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融合。他还提出纪录片的本质是关注生活的故事以及时代的变迁。

创新探索

宁玉琪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总监,代表作品:《最是烟火慰平生》《深度洛阳》《下饭江湖》《乡野下饭魂》《离不开你》《中国医生》《棒!少年》等。

演讲主题:

纪录片的创新与探索

宁玉琪站在纪录片创作的前沿,强调短视频创作的切入点和AI科技赋能给纪实影像带来的机遇。他指出,当下的纪实影像创作可以将教学与行业有效融合,让年轻导演有信心和勇气选择纪录片,让品质内容带给内心更多安静。

故事先行

邹杏

腾讯新闻出品制片人,代表作品:《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喜事》等。

演讲主题:

纪实影像的创作与传播:好故事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邹杏对腾讯新闻的出品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纪录片的产品服务价值,开启“腾讯新闻+短视频”的新探索,强调短视频应用方式。最后她表示纪录片最大的意义是真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内容生产,注重纪录片的高质量性。

高校共创

程泓九

纪录片制片人,代表作品:《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风起前的蒲公英》《一路长安》等。

演讲主题:

高校“共创”探寻纪实影像新可能

程泓九从清华大学的清影工作室入手,畅谈纪录片创作团队的重要性。他提出现如今整个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短视频的影响,整个市场和生态都变得年轻化。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纪实影像创作中来,鼓励“师生共创”的模式以推动高校的纪实影像创作。

媒介融合

孙虹

纪录片导演,代表作品:纪录电影《烟火人间》《大学》《飞鱼秀》等,新媒体纪录片《本草中华》《本草中国》等,抗疫公益纪录短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等。

演讲主题:

从媒体融合纪录电影《烟火人间》看媒介技术更新下的纪实影像教学

孙虹导演以《烟火人间》为案例,表达了自己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解。她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竖屏的美学创作是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特征,带来技术文化的反思,引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最后她还表示“产学研”融合的意义就在于瞭望之眼,实践之手,领悟之心。

第二部分:纪录片教学创作和产教融合研讨交流

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主任刘成轩主持纪录片教学创作和产教融合研讨交流环节。他首先对《纪实影像创作》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介绍了教师代表作品和学生的创作佳绩。随后青岛电影学院教务处处长贺红岩、新闻传媒学院部分教师和与会专家们就纪实影像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展开了交流探讨。

在交流环节,程泓九提到学生作品是时代变化和受众需求变化最好的契合者,希望学校能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将学生作品的时代感推广出去。邹杏针对行业用人需求提出,学生作品的输出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还包括学生对纪实影像创作和运营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更应该具有“用户思维”,考虑整个市场的需求,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宁玉琪认为新媒体纪录片创作要重视共情体验感,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掌握优秀作品吸引观众观看和共情的逻辑,这样会更好地达到纪实影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研讨会最后,金梦玉进行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研讨会对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对老师们未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也对未来教学、生产、科研、创新为一体的智慧实践教学生态系统作出了展望。

“光影筑梦,产教融合”。未来,新闻传媒学院将携手各界同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影视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让每一帧纪实影像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生动载体,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让光影艺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供稿部门:新闻传媒学院

编审:范乐彤 张珮君

编辑:秦天